日本建筑工業化究竟牛在哪?
日期:2017-06-15 / 人氣:
1950年代,戰后日本為給流離失所的人們提供住房,開始探索以工廠化生產方式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房屋構件,建筑工業化由此開始。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發展,日本建筑工業化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尤其是住宅建筑工業化,已成為日本建筑工業化的主體和核心。
一、日本住宅建筑工業化的三個特點
建筑設計標準化,產品選擇多樣化
設計標準化是建筑生產工業化的前提條件。
包括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建筑體系的定型化、建筑部品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建筑設計標準化就是在設計中按照一定的模數標準規范構件和產品,形成標準化、系列化的部品,減少設計的隨意性,并簡化施工手段,以便于建筑產品能夠進行成批生產。這次我們參觀的鋼結構小別墅,全部是標準化產品。顧客直接過來看實體房子,選定房子后就按圖施工建造,減少設計過程的改動,簡化施工手段,方便產品批量生產。但標準化并不代表產品單一,為了適應不同經濟條件、審美品味的顧客,房產公司設置了不同面積段,從兩百平米到四五百平米,從現代風格、英式、日式到美洲草原別墅風格,盡量將市場上的顧客一網打盡。
此次考察參觀的是一個住宅展銷區,不同房產公司同臺競技,形成一條別墅街區,由客戶比對挑選。
▲ 日本住宅展示區
產品展示強調技術,尋找客戶的需求和痛點
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地區,國民特別關注建筑的安全和抗震性能。另外,日本也是一個高緯度國家,保溫節能也是購房者的現實需求。我們這次參觀的住友林業的樣板房,直接把一棟樓內的結構體系、維護構造做法、隱蔽工程的施工層面等內容展示給購房者,讓購房者對建筑技術和材料有了直觀的了解。
再加上技術人員的現場講解,更有一種身臨建造過程的感覺。對于一些較為專業的概念,房屋還設置有專門的工法展示區,和國內的做法類似,只是增加了一些聲、光、電的試驗儀器,使得展示更加清晰直觀,提高了說服力。
生產方式工業化,建造過程精細化
生產方式工業化是指將建筑產品形成過程中需要的中間產品(包括各種構配件等)生產由施工現場轉入工廠化制造,用工業產品的方式控制建筑產品的建造,實現以最短的工期、最小的資源消耗,保證住宅最好的品質。
日本建筑工業化借助信息化手段,用整體集成的方法把工程建設組織起來,使得設計、采購、施工、機械設備和勞動力配置更加優化,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由于機械化程度高,我們現場看到的都是專業施工技術人員,而不是我們工地現場的建筑班組。
由于建筑構配件大部分在工廠制造,機械及技術施工受氣象因素影響小,工人嚴格按照8小時工作,現場有條不紊,房屋建造業特別精細。
二、日本建筑工業化的適用性思考
日本建筑工業化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但也需要清醒的認識到,住宅工業化是建立在其長期以來堅持不懈的技術積累和背后強大的產業發展基礎之上的。與我們的發展現實相對比,如建造成本方面,鋼木結構相對于混凝土的價格較貴,鋼木結構建造成本(含簡裝、廚房和衛生間)達12000-15000元/㎡,是我們目前建造成本的兩三倍以上。
我們不能簡單照搬,我們應學習日本精細化的設計、人性化的細節、高技術高標準的施工以及他們在新材料、新部品上的創新與應用。
三、建筑的多個亮點分享
接下來,核心對參觀考察中一些具體的細節要點進行介紹。
標準化
在日本考察處處可見設計的標準化,標準化的模塊墻體(圖1)、標準化設計的落釘位置(紅框、圖2)、模塊化混凝土部件的使用(圖3),中間產品的工廠化生產,標準化的施工表格管理和工藝要求,確保了建筑產品能夠以工業化的生產方式進行組織和制造。
標準化的施工計劃表及施工安全管理,從樣板房說明至施工現場掛墻到現場實施,工程管理標準一致和無差別。
圖文并茂的現場施工管理,管理標準一目了然。
施工與圖紙及時校核,確保最終產品的優質出品。
建筑半成品與成品保護管理動作一致統一,部品完成后施工人員立刻進行塑料膜覆蓋保護。
施工現場覆土地面均用標準化的塑膠板鋪蓋(承壓、不揚灰),塑膠板可重復使用,經濟實用。
采取了標準化設計、工廠生產、現場裝配完成的六面墻面瓷磚鋪貼和小空間瓷磚鋪貼,減少了現場濕作業,且品質高、成本經濟。
廣場地面與井蓋鋪裝的標準化設計高度吻合,井蓋鋪裝工業化生產制作,即無室外作業的污染問題,且現場安裝的質量上乘,無論怎樣的地面鋪裝(材料、式樣、分格)都難不到井蓋內框的鋪裝效果(與廣場地面鋪裝高度的一致性)。
道路牙及車行坡口的工業制品耐久、實用,因為標準統一,更換成本低,更換后觀感一致,無打補丁的感覺。
標準一致的抽屜拉手,方便后期維護和更換。
衛生間的配置標準是一致的,甚至小便區站位地面的做法也是高度的標準化(內傾、顏色區分、標準尺寸)。
巧設計
在日本處處也能看到一些巧妙的設計,比如在一些特殊的空間和位置,巧妙的設計很好地結合實際的產品使用特點,增加使用功能,提升產品價值。
樓梯下方的巧設計(將樓梯下方地面下沉200,創造出收納和使用空間)。
窗戶的集水槽:冬季窗戶內側出現掛水珠,通過內側集水槽收集,避免浸濕窗臺。
空調的導風板:考慮得很細致,避免空調風直接吹頭,設計得很巧妙。
屋面檐口的雨水槽落水,做得像個工藝品,給建筑立面和園林景觀加分。
室外欄桿兼做休息座椅(文旅項目可借鑒用)
上下層均可觀景的欄桿:上層是成人的扶手,下層是兒童的護手,同時既做兩者的安全護欄,又滿足了上下層無遮擋地看風景。(文旅項目可借鑒用)
主要入口的坡道設計做法細致周到,坡面孔洞既考慮了室外濕區進入到室內必要的濾水過渡,也有防滑作用。
內陷的燈座下口做了反坡,既符合照明路面的需要,又符合排雨水的功能,美觀、實用,不能不說是一個巧妙的設計。
花池與路道牙結合設計,即有韻感,又有實用的排水功能。
巧妙的地面的排風口設計,即解決了過于突出地面造成的視線遮擋,同時在冬季避免了落雪荷載覆蓋的問題。
自動清潔的警示燈,靠風吹動的刮片自動進行燈面清潔,減少了日常清潔。
通過兩天的日本考察之行,佳兆業初步體會到日本建筑的標準化設計及工業化生產方式的優勢,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1、設計簡化和細化:當所有的設計標準、手冊、圖集建立起來以后,建筑物的設計不再是像現在一樣要對宏觀到微觀的所有細節進行逐一計算、畫圖,而是可以像機械設計一樣盡量選擇標準件及特殊構件滿足功能要求。
2、施工速度加快:由于構配件采用工廠生產方式,建筑過程可以同時在現場和工廠展開,絕大部分工作已經在工廠完成(生產受天氣影響因素降低),現場安裝的時間很短(尤其是相對天氣依賴較大的混凝土施工工程)。
3、提高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工廠化生產的構配件,設備精良、工藝完善、工人熟練、質控容易,施工質量大大提高,由于施工多采用機械化作業,減少了施工的勞動強度,施工安全也會大大提高。如:外墻裝飾瓷磚如果采用現場粘貼的方式,粘接強度很難保證,耐久性很成問題,工人外架高空作業安全事故難以避免;而如果采用預制掛板方式,瓷磚通過預制混凝土粘結,強度可比現場粘貼方式高9倍,耐久性也大大提高,也降低了外架高空作業的安全風險。
4、縮短工期,成本節約:上述設計和施工的優點直接或間接的體現在節約成本上。通過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和采購,建筑中間產品的成本可以大幅降低,加上建造過程時間、人工、材料損耗的節約及后續維保的成本降低,標準化設計和工業化的建造方式可以比傳統的施工方式更節約成本。
編輯:epc